2019-01-24 13:05
卓商塑料(PVC助剂)网讯:钛白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折射率和理想的粒度分布,因此以其良康复的遮盖力、着色力宽泛应用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许多领域,如涂料、油墨、塑料(PVC助剂)、橡胶、纸张、陶瓷和合成纤维等,并且在各工业(台塑)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钛白粉在多个工业(台塑)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PVC)这个市场(MBS)巨大的发展中国(PVC)家,钛白粉产业的兴衰成败一直牵动着业界的神经。在国内,自产的高档次钛白产品严重紧缺,高端钛白市场(MBS)尽处充斥着外来商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钛白粉产能急剧扩张,中国(PVC)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钛白粉生产国。我国现有60多家钛白粉生产企业(ACR),多数以硫酸法生产工艺为主,且通用型产品较多,高档金红石型专用钛白粉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2年,全球钛白粉PVC大起大落,上半年因供应紧张,产品价格(霍尼韦尔)屡屡上涨;7月后又因需求明显减弱而进入下跌周期。进入2013年,全球三大钛白粉生产商亨斯迈、克罗诺思和克里斯特公司相继宣布提高售价。
其中,亨斯迈和克罗诺思上调北美钛白粉价格(霍尼韦尔)220美元/吨,提价幅度为6%;克里斯特公司则上调欧洲钛白粉价格(霍尼韦尔)约200欧元/吨,提价幅度为4%。相比之下,2013年,国内钛白粉市场(MBS)需求不振,预计全年钛白粉实际产量约为19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国内市场(MBS)表观消费量为169万吨,比上年增长1.19%。由于低端产品竞争严重,2013年1~9月,我国钛白粉累计出口量为21.35万吨,但出口价格(霍尼韦尔)却处于下行通道。
201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曾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四川攀西、河北承德等产业基地的深加工发展,力争到2015年,淘汰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及以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5万吨及以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ACR)年生产能力要达到6s万吨及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上;此外,激励新建、改扩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配套建设大型氯碱装置、空分装置,钛回收率不低于92%。
研究数据显示,5万吨/年是钛白粉企业(ACR)达到经济(PVC稳定剂)生产规模的临界点。当前,国内产能在5万吨/年以下的厂家有近30家,占全部钛白粉厂商数量的一半,合计产能达到70万吨/年占当前PVC所有产能的1/4。为此,若有关部门大幅提高PVC准入门槛,局部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ACR)将面临整顿压力,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应端的压力。
在未来的产能扩张中,更为高端的氯化法工艺并没有成为国内钛白粉企业(ACR)的首选。业内剖析称,如果技术不升级,产品品质不提升,在未来的市场(MBS)竞争中不仅无法分享高端市场(MBS),还可能遭遇更为严峻的形势,即沦为第二个钢铁PVC。数据显示,与2010年10月初的价格(霍尼韦尔)相比,目前钛矿已上涨近1.5倍,而钛白粉涨幅仅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