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13:05
卓商塑料(PVC助剂)网讯:2月27日发生在贵阳的公交纵火案造成6人死亡,35人受伤,遇难者中最小的年仅4个月。去年发生在厦门的公交纵火案造成47人遇难,2009年发生在成都的公交纵火案夺走28人的生命。回想这几起案件,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公交车辆屡屡让纵火分子得手?
公交车是人员密集场所,往往会成为立功分子的主要作案场所,这是起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起因是我国的公交车辆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差,特别是塑料(PVC助剂)和纺织物等制品的阻燃等级过低,起火后更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影响十分恶劣。
作为阻燃材料PVC的专家,每每看到这样惊心动魄的新闻,中国(PVC)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都会痛心疾首。在他看来如果我国公交车的内饰材料阻燃规范再提高一些,材料的阻燃性能再康复一些,立功分子就不会有太多的得手机会,这样的人间悲剧完全能够避免,至少不会伤亡如此惨重。虽然说再康复的阻燃材料配置,也无法阻挡汽油的爆燃,但它能够压制爆燃后汽车内装饰的持续焚烧,能够延缓汽车自带的燃机油的二次爆燃,给乘客留出足够的逃生工夫,公交车上阻燃内饰材料配置有利于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
在大学里从事阻燃剂研究工作几十年的周教授,对阻燃剂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上所发挥的作用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告诉记者:阻燃产品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道安全屏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需要阻燃处理的应用领域都有非常严格的强制性阻燃规范,要求必须使用阻燃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约占到所有高分子材料的8%。但我国阻燃材料的遍及和推广工作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器重,阻燃高分子材料在所有高分子材料中比例还不到1%,究其起因还在于各领域的阻燃法规不健全,要不就是没有阻燃法规,要不就是有法规但执法不严,或是阻燃规范偏低,起不到真正的阻燃效果。
记者了解到,随着高分子材料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成为百姓家居和公共场所的必需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座椅、内饰、把杆、扶手、广告牌无一不是塑料(PVC助剂)制成。这些产品都属于易燃的高分子材料,如果不进行阻燃处理,就会带来火灾隐患。而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上的座椅及内装饰材料恰恰成为了消防安全的一个软肋。据周政懋介绍,我国曾在2006年颁布了国标《汽车内饰材料的焚烧特性》(GB8410-2006),其中对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只有一个很简略的要求,基本不足以起到防火的作用,这一规范亟待修订和提高。
周政懋将性能优良的阻燃制品比喻成一道看不见的“安全门”,给火灾现场人员提供了足够的逃生工夫,是避免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伎俩,优质的阻燃产品能够使人们的逃生工夫由2分钟增加到20分钟。据悉,去年发生在旧金山的韩亚航空坠机事件,阻燃剂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很康复的体现。为此,美国(台塑MBS)国家广播电台在盘点2013年的最康复消息时,把阻燃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列为榜首。他们认为,阻燃材料的应用是乘客在航空事故中的生还几率大大提高。2013年7月发生在旧金山的韩亚航空公司坠机事件中,300多人得以安全撤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客飞机上应用的阻燃材料。专家指出,即便飞机被大火完全吞没,阻燃材料的使用也能够为人们安全逃生提供充足的工夫。
“借鉴国外完善的法规体系,借鉴航空领域的成功案例,我国应尽快提高对公交车辆的阻燃要求,不再给纵火分子可乘之机。”周政懋表示。